乱收费现象正在席卷整个线下收单行业
目前线下收单行业涉嫌乱收费的类型非常多,使用一台POS机,所涉及的各项费用少则三四项,多则五六七八项,实在是令人瞠目结舌。各种为收费理由巧立名目搞创新,视用户知情权如无物,侵犯消费者权益的情况日益严重。最受用户非议的莫名收费项目主要有三种,其一为“运营服务费”,其二是“保险费”,其三是“机具流量费”。
“运营服务费”到底是什么费用,怎么定义,有没有在用户合同中体现,用户知情不知情,用户同意不同意,这些情况企业应该出来作出明确说明。
根据此前代理商传出的“将对2023年5月30日之前注册的 POS 机中,连续三个月月均交易量低于1.5万元或月均交易量低于1万的用户,加收运营服务费120元。”来看,指的是低活跃用户。因为刷卡交易低频,就要加收服务费,那么这种收费逻辑问题令人无法理解。
1,这个运营服务提供了什么服务,开发票没有?
2,正常使用的不收服务费,为什么少使用的反而要收?这种前置条件在用户使用前是否告知?
3,按照相关规定,长期未使用的终端,是否应该主动冻结停止服务直到注销,如果不履行这种退出机制,而是不经用户同意直接扣费是否具备合理合法性?
“到账延迟保险费”
近几年,有些收单机构在为小微商户提供银行卡刷卡收单服务的同时,增添了一项“创新”服务,即为用户提供“资金安全延迟保障服务”,保障内容大概为:24小时未及时到账,会给予一定金额的赔付。
此项费用自出现以来,便饱受用户诟病,包括此种服务的合理性、强行捆绑搭售行为、收费标准不透明不合理等问题。长期以来这项费用被视为变相的刷卡手续费涨价行为。
在投诉平台上,与“POS机+保险”相关的投诉,涉及多家收单机构等近10来个支付品牌,投诉内容基本都涉及搭售资金延误保险或服务。
实际上,在市场竞争环境下,支付机构的产品本应按照 T+0 或 T+1 提现,若未到账,属于支付公司的问题,所以这种强制绑定的、涉及到账延误的保险本不应存在。
这是在使用POS机进行电子支付、收款等操作时,因需要联网进行数据传输而产生的费用,此费用具有合理性,因为它代表了网络通讯的成本,能使POS机保持联网并正常处理交易。
通常情况下,POS机的流量费每年扣除48元至99元不等。不合理之处在于,不知道从那天开始,此种费用成为了变相收割用户资金的常用手段,经常有一台POS机在一年内被重复多次收费的情况,例如,有些产品可能每6-10个月扣费一次,有些甚至每4个月或每2个月扣费一次。此外,还有部分公司的流量费高达199元,而POS机流量卡的成本在此之前不过20元/年左右。
以“pos机流量费”为关键词在投诉平台上搜索,截止目前为止出现了近万条投诉记录。
被广大从业者视作支付行业基本法的《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自 2024年5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三十四条明确规定,收费需透明化,不得强制搭售增值产品。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依照有关价格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合理确定并公开支付业务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进行明码标价。
非银行支付机构应当在经营场所的显著位置以及业务办理途径的关键节点,清晰、完整标明服务内容、收费项目、收费标准、限制条件以及相关要求等,保障用户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收取任何未予标明的费用
那么你知道的还有哪些乱收费的pos机呢,又有哪些收费便宜欢迎和小编一起探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