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持牌支付公司上海盛付通电子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盛付通”)新增一则股权冻结信息,引发业内广泛关注。执行法院为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冻结股权标的为盛付通,权益数额高达2亿元人民币,冻结期限为2025年2月6日至2028年2月5日,为期三年。这是盛付通近年来第二次因股东问题面临股权冻结,凸显了支付行业在股东风险与合规管理方面的挑战。
股权冻结背后的原因
此次股权冻结的被执行人为上海掌门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其为盛付通的控股股东,持股比例达80%。股权冻结通常因企业涉及诉讼纠纷、债务纠纷等,债权人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或法院为保障债权人利益而采取的措施。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盛付通首次遭遇股权冻结。2023年10月,掌门科技持有的盛付通2亿元股权已被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冻结,冻结期至2026年。
盛付通的发展历程
盛付通成立于2008年6月1日,由盛大集团创办,是全国首批27家获得支付牌照的公司之一。2011年5月3日,盛付通首次获得央行颁发的《支付业务许可证》,业务类型涵盖互联网支付、预付卡发行与受理、移动电话支付、固定电话支付、银行卡收单等。2014年,盛付通获批跨境人民币资质,成为首批获得跨境外汇支付业务牌照的支付机构之一。
2024年,支付业务重新分类后,盛付通的支付牌照业务类型调整为“储值账户运营Ⅰ类、储值账户运营Ⅱ类(仅限于线上实名支付账户充值)、支付交易处理Ⅰ类”。
从游戏支付到多元化业务
盛付通早期主要依托盛大集团的游戏业务,提供游戏类虚拟货币、点卡等支付服务。随着支付行业的发展,盛付通逐渐拓展至线下POS收单、跨境资金结算等业务领域。然而,自2015年盛大网络放弃美股上市身份后,公司人事变动频繁,业绩下滑,旗下游戏业务发展未达预期。2017年11月,盛大网络退出盛付通,盛付通由上海掌门科技有限公司控股,掌门科技的实控人为陈大年,旗下主要产品包括盛付通、WiFi万能钥匙等。
客户投诉与风险事件
近期,盛付通在其官网发布了“2024年客户投诉及处理情况的信息和风险事件的信息”。公告显示:
交易类客户投诉:1403件
服务类客户投诉:128件
投诉处理率:98.65%
风险事件:账户泄露类风险事件0件,资金损失类风险事件0件
尽管投诉处理率较高,但交易类投诉数量较多,反映出盛付通在用户体验和服务质量方面仍有提升空间。
支付行业的挑战与机遇
盛付通的股权冻结事件,不仅暴露了股东风险对支付机构的影响,也反映了支付行业在合规管理、风险控制方面的挑战。随着监管政策的不断收紧,支付机构需在以下方面持续发力:
1. 加强股东风险管理:确保股东背景清晰,避免因股东问题影响公司正常运营。
2. 提升合规水平:严格遵守央行监管要求,杜绝违规操作,保障用户资金安全。
3. 优化用户体验:通过技术升级和服务改进,减少客户投诉,提升用户满意度。
总结
盛付通的股权冻结事件为支付行业敲响了警钟。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下,支付机构不仅需要拓展业务领域,还需加强内部管理,防范股东风险,提升合规水平。未来,只有那些能够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的支付机构,才能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